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公务员 > 考试动态 > 考试新闻 >

国家公务员考试考"失恋"和"星座" 江苏近6万人参加


昨天在南京林业大学考点,考生开始进入考场。刘浏摄

  “分手不仅可能造成心理痛苦,还有可能造成生理疼痛”“为什么碳酸饮料是圆包装、牛奶是方包装?”“小莉觉得许多金牛座的人都不诚实可靠,她就认为金牛座的人都不诚实可靠。”……您能想象这是公务员考试的考题吗?

  昨天,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在全国同时进行,全国共有约97万考生参加考试。江苏共设48个考点,缴费确认总数为59753人。记者杨彦

  考生很“潮”

  90后考生当主力没有“职业崇拜”

  今年是90后大规模找工作的第一年,同时也是大量90后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第一年。记者昨天采访发现,90后考生还真的有点“潮”。

  “潮”备考:行测题看累了,玩魔兽减压

  陈鑫念的是计算机专业,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,也是个90后。“平时我就在宿舍里看看书,行测还真的挺难,感觉和测智商差不多了。”陈鑫说,他每天花在公务员考试准备时间上差不多有3个小时,被《行测》里那些图形、数量“折磨”得头昏眼花的时候,陈鑫就和朋友联机打打魔兽。“换换脑子,反而能看得进书。”考前的最后一天,陈鑫没碰书,却在网游上耗了大几个小时。“我觉得吧,这就跟高考差不多,最后一天能进步多少?还不如轻松一下,休息好了说不定还能超常发挥呢。”

  “潮”装备:“无纸化”,资料全进手机

  在等待入场的时候,多瞄一眼手中的备考资料,多几个“关键词”,是以往考试常见的景象,不少人也有类似的经历。不过在昨天的考场外,“两手空空”的考生却并不少。在南京女子中专考点的门口,记者碰到了正在抓着手机不停翻页的考生赵同学。赵同学告诉记者,他在好久前就把行测、申论的一些复习资料全都存放在手机中,坐公交车、坐地铁的时候都能抓紧时间看一看。“公考资料太多了,打印出来放在身上来考试又太重,现在手机都能看电子书,很方便的。”

  “潮”心态:找工作而已,不搞职业崇拜

  “我最讨厌被称作‘90后’了,我和那些嘟嘴自拍的非主流可不是一类人。”才问了一句是不是90后,记者就被南京审计学院的小崔给“冲”了回来。小崔说,她报的是江苏国税的一个岗位。“我是截止时间最后一天才报名的,主要是看我可以报的这个岗位竞争不是太大,也就5:98。”小崔说,之前有看过一篇新闻做了个调查,说90后不屑当公务员,其实她刚进大学时也确实没有当公务员的想法。“经常听见说公务员有多好多好,可是我也没有‘职业崇拜’,就觉得考上了是一条路,考不上找工作就好。”小崔说。

  考题也很“潮”

  《行测》:题目达40页,考牛奶为何方盒装

  “今天国考,深深觉得,这题目也太多太多了吧,120分钟,135题,答题卡1页,试卷40页。题目天马行空又长又臭的,稀奇古怪,什么都有……今年虽然也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,但这种中国特色的考法受不了。”《行测》才结束没多久,网友“可爱的不放弃快乐”就发了这样一条微博。在考试现场,告诉记者又“蒙题”的考生不少,考生普遍觉得今年文科题难过理科题。

  “做到第100题,彻底石化了,出现了星座哎!!”“109道。分手不仅伤身,还伤心,这太雷人了吧,这是公考题吗?”昨天考试结束,已经有不少考生将雷人题目做了个总结。公考题目出现了“分手失恋”和星座?从网上网友回忆的公考版本来看,这还是真事儿。

  不过有考生称,这道“分手题”其实一点都不“浪漫”,“分手伤身又伤心”不过是个“幌子”,最后问的还是结论和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。而另一道被网友奉为“雷题”的星座题其实是一道定义判断——题目给出了统计性歧视的定义,“小莉觉得许多金牛座的人都不诚实可靠,她就认为金牛座的人都不诚实可靠。”只是其中的一个选项,跟星座真没什么关系。

  在众多常识题中,有道题被网友们推为最“天马行空”。“在超市常常看到牛奶装在方形的容器中出售,而碳酸饮料则常装在圆形的容器中出售,关于此现象,哪种解释不合理呢?”这道“牛奶瓶”“可乐罐”题目,其实本报“问号粉碎机”栏目就做过详细的解释,罐子是圆还是方,和罐体所受的压力,存储占用的空间以及便携性都有关系,可不止视觉上吸引顾客那么简单。

  -专家点评

  数学运算难度下降但逻辑考题变难了

  天策专家表示,今年试卷结构保持稳定。今年行测的总题量与去年相同,共135题,平均53.33秒/题,虽然有些题型的题量有所调整(类比推理由去年的10题降为5题,资料分析则由15题增加到20题),但题型结构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。并且很多考生所担心的数字推理部分延续了去年的情况,并未在试卷中出现。这表明,国考行测试卷已经趋于稳定。这也进一步提醒那些要参加2013年考试的考生研究过往试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。

  试题难度有升有降,总体上与去年大致相当。其中,数学运算部分的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,但逻辑判断部分的试题难度有所提升。在判断推理部分,图形推理、定义判断与去年比维持不变,类比推理题量减少5题。虽然资料分析部分题量由15题增加到20题,增加了阅读量,但大部分的计算题为一步运算,较去年难度有所降低。只是每个资料中均有一题是选正确或错误,稍微有些难度。

  今年的常识部分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考察,并且在这部分第一次出现了读图题。数学运算部分也首次考查了正八面体的相关特征和性质。这表明国考行测命题在保持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创新发展,继续调整和优化命题思路。

  《申论》:南京“最美妈妈”成考题

  今年的《申论》,仍然分为省部级与地市级两类。地市级考题中最后的大作文题表述为:“无论我们已经生活的多么高明与安全,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,结合自身的感受和经历,自拟题目,写一篇文章。”而副省级则考到了接住阳台坠落小孩的南京“最美妈妈”。作文的要求是“针对材料8中提到的,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,自拟题目,写一篇文章”。在“大作文”中加入了“自身的感受和经历”以及“感人故事”,似乎让以往“高高在上”的考题“柔软”许多。

  考题“柔软”了,考生们却有点没办法“接招”。“最后一题是最后半小时完成的,感觉手都写肿了,最后瞄了一眼,完了,写成散文了,还是形散神又散的那种,怎么办?”“我觉得我就写了篇新概念作文,这算离题么?”

  江苏天策教育培训中心的申论辅导老师称,《申论》注重考察解决问题,即使要求写自身经历,也不能离开考察宗旨。把《申论》写成散文或是新概念作文,是肯定不行的。“准备的全部用不上,哎,和裸考的状态一样。”综合考生们对今年《申论》的感觉,“没谱”的考生不少。考生“没谱”集中在两个方面,一是对答题思路把握并不清楚,不知是否偏题,二是对题目中出现的公文文体有点把握不了,不知道格式的考生挺多。

  -专家点评

  “道德建设”果真成了申论考题

  此前有媒体称今年申论考试将着重考察“德”的内容,果真如此!专家称,此次副省级以上申论试卷以道德建设为话题,地市级以下试卷以城市灾害防治为话题。两个话题都是当前我国社会变革中的焦点问题。其次,题目设置上都有微小创新。副省级以上申论试卷在第一小题中就考察了公文中编者按的写作,这在历年申论考试中公文题目的设置次序上有所提前。地市级考试公文题目角色定位更为明晰,即为社区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。两套题目中第二题都是紧扣材料的实务题,这在申论中还未曾出现。

  -考题传真

  部分行测考题:

  1、超市将99个苹果装进2种包装盒,大的装12个,小的装5个,共用10几个盒子,刚好装完。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?

  2、2010年某种货物的进价为15元/公斤,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,进口金额增加了20%,问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钱每公斤?

  3、甲乙打算从A地出发去B地,甲早上7:00出发,乙由于时间耽误的缘故早上9:00才出发,乙为了追上甲一路跑步,乙跑步的速度是甲走路的2.5倍,但是乙每跑半个小时要休息半个小时,问乙在几点的时候可以追上甲?

  4、有5对夫妇参加一场婚宴,他们被安排在一张10个座位的圆桌就餐,但是婚礼操办者并不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,只是随机安排座位。问5对夫妇恰好都被安排在一起相邻而坐的概率是多少?

  5、某地有一个半径为10米的花坛,政府欲对其进行有效灌溉,但是现在只有半径为5米的喷头,问至少需要多少个喷头才可以覆盖全花坛的每一个角落?

  6、世界大河中,与长江流向大致相同的是?

  A尼罗河B印度河C亚马逊河D伏尔加河

  7、下列哪一典故和《庄子》无关?

  A鹏程万里B庖丁解牛C庄生梦蝶D刻舟求剑

  8、下列哪个音乐作品和作者对应不对?

  A巴赫的《蓝色多瑙河》B莫扎特的《安魂曲》 C柴科夫斯基的《天鹅湖》 D贝多芬的《命运交响曲》

  《申论》考题:

  省部级:

  几乎每一个材料都是一个社会事件,包括记者发现地下黑加工点、315晚会爆出“瘦肉精”、“最美妈妈”接下阳台掉落小孩等等。

  1、给定材料8中介绍了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,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份《内部学习资料》宣传他们的事迹,请你为这期《内部学习资料》撰写一则编者按。

  2、给定材料1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,假如你是某市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,领导安排你处理这一问题,请写出具体处理措施。

  3、给定材料中讲述了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,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,自拟题目,写一篇文章。

  地市级:

  1、根据材料三谈谈“现代城市的脆弱性”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体现。根据材料二解释“人防”和“技防”。

  2、某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,请从安全文化认识,增强安全意识,曰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小区宣传栏写份宣传稿。

  3、无论我们已经生活的多么高明与安全,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,结合自身的感受和经历,自拟题目,写一篇文章。

  (注:以上考题均为考生回忆,具体以实际考题为准)

更新时间2022-03-13 11:03:15【至顶部↑】
联系我们 | 邮件: | 客服热线电话:4008816886(QQ同号) | 

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

客服电话: